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:30-21:00
來源: 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 編輯:佚名
“檢驗**智力的標準是頭腦中能同時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卻能并行不悖。”——蘇州海歸子女學校這位錢同學非常喜歡菲茲杰拉德的這句話。
大概是因為有共鳴?就像她說:“我喜歡看不同的觀點,而且常常會發現兩種看法都能被證明是正確的,只是如果你選擇了其中的一種,你就意識不到另一種正確性了。”
不過經濟學卻正是“一個選擇的過程”,這位同學眼中的“經濟學天花板”說:“我們只能不斷地尋求最優解。”
也許興趣,就是“最優解”
錢同學的擇校之路正像一個不斷尋找“最優解”的過程:
“最早想去的是英國的大學(很喜歡那邊的氛圍),后來‘三方會談’時,老師和父母都認為其實英國并不適合我專業興趣的發展,我也去研究了一些美國等地的學校,最后綜合各方面的考慮,選擇了文化、地理位置都較為接近的香港。”
目前,除香港大學之外,她還拿到了多倫多大學、杜倫大學、羅林斯學院等多所名校的offer,并且還獲得了多倫多大學10萬加幣的校長獎學金以及羅林斯(這所著名的文理學院也是錢同學商管老師的母校)10萬美元的獎學金。
如果說選擇留學地點的過程尚有些糾結,那么在專業興趣上,錢同學從高一時就非常明確了。
初中畢業時,成績優異的她在海歸和另一所老牌國際化學校中選擇,這一次,其實也是在A-level和IB課程之間尋求“最優解”,最后起到決定作用的,仍然是“興趣”二字。
“我想學人文學科,讓自己的興趣能夠繼續得到發展,而不只是奔波于學業,追求分數。我覺得IB能夠給我這樣的發展空間……”
在暑期銜接課程結束之后,她已經堅定地要留下來,“有點難,但非常有挑戰”。
三年后的今天,她非常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:
“我和IB很契合,我喜歡海歸的教育模式,這就是我入學時所想象的樣子。”
打開一個新天地
“我覺得學經濟對我來說,就是不斷破除刻板印象的過程。”——高一時,錢同學開始在海歸學習經濟學,并跟隨老師參加了NEC經濟競賽等活動,慢慢地,“打開了一個新天地”:
“我發現經濟學并不等同于財務、會計等專業,它有很多不同的分支,貫通很多領域,比如研究發展經濟學的學者,還需要關心氣候變化、男女平權、社會貧困等許多問題……”
這對從小就對歷史、政治、經濟、甚至物理等領域有著廣泛興趣的她來說,無疑是一種*容性極強的選擇。她發現,在學習經濟學之后,很多之前熟知的歷史故事都有了全新的認識角度(比如從貨幣戰爭的角度去理解三國爭霸):
“很多不同方面的知識慢慢整合成了一個整體,相互解釋與*容,同時又各自得到了深化和發展,形成了一些新的理解和觀點。”
“我們不是一個人在努力”
錢同學的經濟學EE論文探究的是“養老保險制度改革”對老年人退休生活的影響。她說,這篇論文得益于多位學科老師的指導:
“除了經濟學老師之外,還有很多學科的老師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。比如文中的‘人口金字塔’指數對比,就來自于地理老師的建議……此外,英文語法、文獻部分還得到了英語老師、圖書館老師的指導。”
也正是認識到經濟學乃至人文學科的*容與開放性,錢同學說“學人文的都不是一個人在努力”,必須積極汲取各科知識,向不同領域的人學習。
“我向往的學術氛圍是:大家不只是競爭,更多的是互相幫助和合作。”——作為“合作式學習”的實踐,她在海歸開辦了一個人文社團HumanitiesOverdose,后來,同學杜芮也加入進來。三年來,這個社團慢慢聚集了一群對人文學科感興趣的海歸學子。雖然錢同學笑稱自己有時也會“夾帶私貨”(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內容),但她更開心地看到,很多同學從安靜旁聽,到參與提問和討論,再到成為主講人……這個社團也給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、成長的平臺。
溫和又堅定的學生優秀
在經濟學老師董老師的眼中,錢同學是一位“堅持熱愛,敏銳洞察,心系世界社會經濟福祉的學生優秀。”
她的優秀風范在海歸得到了很大的發揮。作為上任學生會**,她對學生會架構進行了改革,使其結構更簡單,運行更高效。在高中德育主任馮老師的鼓勵下,她從一個“溫和的改良派”,成為了堅定的改革者。
在馮老師的眼中,這位得意門生“睿智又溫和,堅定又從容”:
“學生會里,她是沉穩大方的學生會**,策劃主持,侃侃而談,活動安排,井井有條。她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,她是可親的學長,為學弟學妹的活動出謀劃策!”
說到幾年來在領導力方面的快速成長,錢同學說:
“在別的學校未必有這個機會,但在這里,如果你有想法,就會有人聽你講,會有更多資源、更多人去幫助你完成你想做的事。”
在她就任期間,學生會成功地舉辦了跳蚤市場、彩虹跑等大型活動,不僅達成了公益目標,更是成為海歸學子們的獨特回憶。
她希望這些活動,能夠傳承下來,成為海歸的傳統:“如果十幾年后回來,發現這些活動還在辦,那該是多讓人感動的事情。”
有趣的大腦萬里挑一
作為一名“品學兼修,才氣出眾的大學霸”(馮老師語),錢同學的IB預估分是滿分42分。
難能可貴的是,這個成績是在她從未放棄自己興趣愛好的前提下所取得的。
她學習昆曲、鋼琴和吉他;打破過學校的長跑記錄;寫作獲得過全國特等獎……
在樂理中看到數學模型,把課堂筆記寫成書法作品,在古籍中“追星”(研究歷史人物)……也許學霸的秘密就在于“學什么,喜歡什么”,“學什么,專注什么”。
曾有人說,未來的經濟學家,也應該是歷史學家、人類學家、數學家,甚至藝術家。他/她應該抱有開放的心態,喜歡傾聽不同的聲音,向各種領域學習,善用跨學科的方法……在錢同學的身上,我們已經很清晰地看到了這些特質。
不過,在父母的眼里,她仍然還是那個“小朋友”:
“小朋友長大了,要出門讀大學了,爸爸媽媽百感交集。這會兒忍住啰嗦,千言萬語,只說一句話:保持健康,**擔當,世界是你的,未來是你的,爸媽也是你的。愛你。”
海歸也愿你,保持熱愛,保持專注,始終睿智而溫和,豐富而有趣。
蘇州工業園區海歸人才子女學校報名、校園參觀及了解招生動態,請: ,或通過下方報名通道登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