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:30-21:00
來源: 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 編輯:佚名
在一所優秀的學校中,教育的場景無處不在。作為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校園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場所之一,餐廳,從其基礎功能來說,滿足了學生們的胃口,讓學生們獲得了營養和美食體驗。而從教育的角度來看,餐廳是學校教育資源的一部分,是一個活色生香的“第二課堂”。
開學伊始,中小學校學生在校用餐話題成為社會焦點,引發了不少家長的焦慮。學校餐飲向來是家長最關心的服務之一,當對于餐廳的“基礎功能”產生信任危機,就會出現個別學校“門口擠滿送飯家長”的景象。
而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餐廳,始終堅守“安全、營養、新鮮”的運營理念,其對于學生餐飲服務品質的追求,已升級到致力成為校園中不可或缺的教育空間的“2.0階段”。
此前,我們曾就“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餐飲服務通過HACCP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權威認證”推出過一期專題報道?凱文頭條 | 通過權威認證,提供**餐飲,來看看凱文學校餐廳細節里的功夫。借著學校餐廳通過該認證年審的契機,加上對于餐廳打造教育空間的好奇,我們再次走進朝陽凱文學校的餐廳進行探訪。
01.美食“特餐”傳遞美好情感距離中秋還有一周,餐廳開始做起了準備。其中的重頭戲自然是月餅。為了**新鮮和健康,月餅并非提前采購,而是會由餐廳廚房制作,餅皮和餡料不使用任何防腐劑和化學添加劑。
中秋是一個團圓的節日。學生們會品嘗到餐廳**人員悉心制作的各種口味的月餅,感受中秋節的美食和團圓文化。
月餅,以及其他為重要節日準備的餐食一般被稱作“特餐”。以往端午節的“龍舟”、教師節的特制點心等,廣受師生們的好評。以學校餐廳端午特餐為例,油綠的粽葉、鮮紅的棗子、雪白的糯米,這些食材在餐廳大廚的妙手之下,成為一個個色香味俱全的粽子,傳遞了濃濃的端午之情。
餐廳美食文化,也是學校美育的一個構成部分。從節日美食到特色小吃,食物通過視覺、觸覺與味蕾,與文化現象形成,在學生們心中建立起文化觀念。借助美食及其背后的文化影響,進一步喚起學生對美這一概念本身的感受,激發其善良美好的情感,形成更積極的情緒反應。
為中秋進行的準備,只是學校餐廳尋常一日的**內容。一學年、兩學期、四季三餐,學校與餐廳在細節里傾注了對孩子們飲食的關愛。提前一周,餐廳主廚和營養師出菜單,學校審核之后得以成為正式食譜。帶量食譜上標明了每道菜的營養成分表和營養素參考值。
餐廳提倡“五顏六色,五花八門兒”的取餐原則,“五顏六色”標志了營養素的均衡和多樣性,“五花八門兒”標志了菜式和制作方式的豐富多彩。大多數食物可以分為紅、黃、綠三種顏色,具象化地理解,就是黃顏色的糧谷類、紅顏色的肉類和綠顏色的蔬菜類,*含了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質、膳食纖維及維生素這些人體所需的主要營養素。老師們用“顏色”給孩子們講解食物的雙重身份,顏色越多,代表取餐越合理。時常關注孩子們“吃夠幾種顏色了嗎?”以免因為挑食而造成營養的缺失。關心孩子們的生長發育,也會建議小學生每餐有一杯液體飲品來補充水分。
在口味方面,學校餐廳將周一到周五的飯菜風格交錯搭配。南方菜、北方菜、西北菜、國際菜、廚師推薦菜輪番上陣,盡量讓學生們不會吃膩。細致到加餐菜單,一周的點心都是咸甜間隔提供,比如周一是咸口的香蔥肉松蛋糕卷,周二則是甜口的香蕉蛋糕,在制作時注重低油低糖不干燥,保持口味的新鮮感。
每逢節日,餐廳愈加熱鬧,國際文化類、學部主題類和傳統節日類主題美食節貫穿學年。比如依據《本草綱目》中“天人相應,順時生活”的理念,策劃推出了“春吃花、夏吃葉、秋吃果、冬吃根”特色主題系列美食節,具體*括4月的“花”樣年華美食節,6月的“知”繁“葉”茂美食節,9月的金秋碩“果”美食節,和12月的落葉歸“根”美食節,師生們既享受了美食,也感受了文化。
此外,餐廳還對因過敏體質、民族習俗等有個性化飲食需求的學生提供定制化菜單。
凱文學校餐廳采用自助餐形式:學生決定吃什么,**人員輔助添加食物,充分給予學生們自主選擇的權利。自助餐作為一種教育的載體,是基于對孩子們的信任,**孩子們按需取用,尊重和珍惜食物,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任,同時要考慮到他人的需求。
當問及“自助餐形式是否容易產生浪費”的問題時,朝陽凱文學校餐廳經理何育騰表示,會分析產生浪費的不同情況。**種情況是首次取餐,但是沒有吃完,可能是學生取到了自己不喜歡的菜品,存在挑食的現象。第二種情況則是“回盤”之后沒有吃完,可能是學生高估了自己的食量。根據不同的情況,餐廳人員和志愿者會對剩菜的學生給予提醒引導。
在凱文學校餐廳,學生不僅是一個食客,還承擔著別的角色。學生志愿者們輔助餐廳**人員,在餐廳殘食車區域進行垃圾分類和“光盤行動”引導**。低年級的學生學習高年級的榜樣,而高年級的學生看到認真**的學弟學妹,也會變得更加自覺。
殘食車是餐廳日常關注的關鍵指標之一。通過關注殘食情況,進行日常紀錄檢討,學生喜歡吃哪些菜?不喜歡吃哪些菜?如何把學生不喜歡吃但需要的營養,做成口感更好的餐點以**營養均衡?
凱文學校師生教職員工的三餐廚余,維持在了很低的水平。“目前恰好在與垃圾清運公司更新協議,有一個數據:在1500人用餐的情況下,每天只產生6桶160升容量的廚余垃圾,這其中還*括備餐切配時剔除的菜葉子等‘邊角料’,遠低于周邊餐廳的廚余垃圾產生量”,凱文餐廳負責人表示將繼續努力,向做得更優秀的學校學習。
有人說,“所有的鄉愁,都是因為饞”。凱文學校的大多數畢業生會前往海外繼續求學。未來,離開祖國和家鄉,在以后的傳統節日,無論是中秋還是春節,如果能吃到中國菜,也能抵消一些思鄉之情。這個時候,自己動手做的飯菜自然意義更加非凡:不但更加健康、有營養,更讓國內的家人放心,還是一種很好的社交方式。
“從凱文畢業后,也想讓你們吃得好一點”。基于這樣一個溫暖而又樸素的理念,餐廳聯合學校住宿部,為高年級住宿生推出了烹飪選修課。
無論是*餃子、做點心,還是烹調幾道簡單的菜肴,通過烹飪課,學生們增加了對食材、火候、味道的了解,回家還能給家人露兩手,為家庭團聚增加了溫暖和樂趣,自己也提升了未來獨立生活的技能。
朝陽凱文學校10位住宿生剛剛參加了第二次烹飪課。凱文學校餐廳總經理馬龍帶領廚師,為孩子們展示“雞蛋西紅柿”的做法。
“今天的主題是雞蛋西紅柿,先是做西紅柿炒雞蛋,稍微變一變,就能做成吃面條用的雞蛋西紅柿鹵。”據馬龍介紹,烹飪課只教孩子們五種食物的做法:*餃子,做餅干,做意面所用的肉醬,雞蛋西紅柿和紅燒肉。其中,餃子是傳統食物,所謂“遇事不決吃餃子”;餅干屬于烘焙類點心;意大利面在國外很容易買到,買回來煮一下配上肉醬很方便;雞蛋西紅柿是關于控火;紅燒肉是關于如何燉制。“只要掌握了步驟、火候控制,五種食物就能變形出很多道菜和食物”。
05.細致規范管理贏得家長信任從事校園餐飲行業第二十個年頭,先后曾為二十多所國際化學校提供餐飲服務,作為管理者,馬龍一周中多數的時間是在學校餐廳的一線——既是為了與餐廳**人員一起更好把握供餐的品質,也是為了通過一線的觀察、調研,更好了解師生和家長的需求。“結合實際需求,再進行品種上的調整、技術上的研究,為了避免口味枯燥的問題,餐廳之間也有大廚輪換制度,互相學習、互相借鑒。”
在烹飪課之前,馬龍的日程中還*括給凱文國際藝術班的孩子們上一堂餐飲文化課,其中*括餐桌禮儀、如何取餐**營養均衡、“光盤行動”等等。在他看來,餐飲文化課和烹飪課也是為了傳遞給孩子們一個理念,即新鮮的才是**的。“現做現吃的感覺才能好,希望孩子們吃到新鮮的食物,不虧待自己的胃口,照顧好自己”。
聽取學生和家長的心聲,打開大門,讓家長實地看一看餐廳的操作細節,看一看管理規范如何落地落實,是與家長建立良好的伙伴關系、打造相互信任的基礎。馬龍說,“如果有和家長理念相悖的地方,就要探求如何找到符合‘安全、營養、新鮮’理念下的合理的契合點。一切管理的政策和方法,都是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均衡的營養這樣一個前提。”
無論是“安全、營養、新鮮”的理念、飲食中體現的中外融合的文化,還是食物在認真料理和“雕琢”之后呈現的獨特審美、通過取餐用餐環節的設計體現出的自律精神,這些元素讓餐廳不再簡單的是一個用餐的場合。節日大餐、廚房探秘、學生選餐更是成為深受師生家長期待的一系列特色招牌活動,讓整個餐廳機體煥發出生機。
三餐茶飯,四季羹湯,關愛透過熱氣騰騰的飯菜傳遞,新的學年,讓我們期待來自凱文學校餐廳的更多驚喜。
>>>點擊查看:北京市朝陽區凱文學校活動預告:10月份校長面對面、校園開放日、運動會、家長**坊